1、时钟芯片工作模式
时钟芯片的三种工作模式:
1、 跟踪
如果选择了一个BITS源,或者线路源,需要跟踪,并锁定该时钟的频率,这是通过锁相环实现的。
2、 保持
在跟踪一个外部时钟(BITS源、线路源)的时候,芯片内部不断存储保持数据。在该时钟源不能继续使用的时候,可以根据之前存储的保持数据,在一定的时间(最长不超过24小时)内保持之前时钟源的频率特征。如果为永久保持模式,则使用最后的保持数据来进行时钟频率的输出。
3、自由振荡
使用内部晶振为外部提供时钟。
线路时钟上游往下游传送 | 从线路恢复高精度时钟,并向下层网络传送设备使用从线路恢复的高精度时钟 |
BITS转线路 | 从BITS输入高精度时钟高精度时钟通过以太网传送设备使用从BITS输入的高精度时钟 |
线路转BITS | 从线路恢复高精度时钟BITS输出高精度时钟设备使用从线路恢复的高精度时钟 |
7、以太网SSM传送方式
以太网上通过特定的协议报文传送SSM信息。一般每隔1秒钟一个端口发送一个,如果5秒钟接收不到对方的SSM报文,那么认为该线路时钟信号SSM为DNU (Do not use,即该信号不参与选源)。
![图片[1]-华为以太时钟同步原理介绍(二)-铭心博客](https://oss.imxbk.com//blog/WordPress/img/wz/%E5%8D%8E%E4%B8%BA%E4%BB%A5%E5%A4%AA%E6%97%B6%E9%92%9F%E5%90%8C%E6%AD%A5%E5%8E%9F%E7%90%86%E4%BB%8B%E7%BB%8D%EF%BC%88%E4%BA%8C%EF%BC%89/1.webp)
SSM报文的以太网类型为0x8809,为慢协议,帧格式如上图2所示。其中:ITU Subtype为0x0001。Version为1。EventFlag为是否是事件的标志,该报文该域为0。Data and Padding部分为TLV结构,第一个TLV为传送的SSM信息,格式如下图3所示。最小帧长度为64个字节。
![图片[2]-华为以太时钟同步原理介绍(二)-铭心博客](https://oss.imxbk.com//blog/WordPress/img/wz/%E5%8D%8E%E4%B8%BA%E4%BB%A5%E5%A4%AA%E6%97%B6%E9%92%9F%E5%90%8C%E6%AD%A5%E5%8E%9F%E7%90%86%E4%BB%8B%E7%BB%8D%EF%BC%88%E4%BA%8C%EF%BC%89/2.webp)
8、BITS的SSM传送方式
![图片[3]-华为以太时钟同步原理介绍(二)-铭心博客](https://oss.imxbk.com//blog/WordPress/img/wz/%E5%8D%8E%E4%B8%BA%E4%BB%A5%E5%A4%AA%E6%97%B6%E9%92%9F%E5%90%8C%E6%AD%A5%E5%8E%9F%E7%90%86%E4%BB%8B%E7%BB%8D%EF%BC%88%E4%BA%8C%EF%BC%89/3.webp)
G.704中规定利用2048kbit/s复帧结构中TS0时隙作为传递SSM的信息通道,复帧结构如上图4所示。
在一个复帧中,一共有8个奇帧,如果使用Sa4(第4比特) 比特来传送的话,一个奇帧可以传送一个比特;8个奇帧一共为8个比特,正好可以传送一个字节,该字节称为S1字节。该字节的第5到8比特为SSM信息,可以指定从哪个比特中恢复S1字节。
时钟跟踪自己输出的时钟同步信号,称为定时环路;当时钟输出直接或者通过网络间接回到输入时,发生定时环路;在网络设计上,应该避免定时环路。
![图片[4]-华为以太时钟同步原理介绍(二)-铭心博客](https://oss.imxbk.com//blog/WordPress/img/wz/%E5%8D%8E%E4%B8%BA%E4%BB%A5%E5%A4%AA%E6%97%B6%E9%92%9F%E5%90%8C%E6%AD%A5%E5%8E%9F%E7%90%86%E4%BB%8B%E7%BB%8D%EF%BC%88%E4%BA%8C%EF%BC%89/4.webp)
为了避免定时环路,如果选择了某个线路源,通过设置该线路源发送的SSM为DNU,这样可以避免该线路源的对端设备可能出现的定时环路,原理如上图5所示。
扩展SSM模式是华为公司专有协议,目前已经成为国家标准,描述如下:
在同步以太网中,SSM信息只使用了S1字节的低四位,还有高四位空闲Bit,我们利用S1字节的这高4位承载时钟源ID信息。
在简单的环网中,当一个方向的链路Down后,可以用环的另外一端来传送时钟信号,通过时钟源ID就可以标识原来的时钟源,避免时钟环路,可以较好地实现时钟保护。
但在复杂的组网中,仅仅通过分配ID的办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时钟保护问题,因为ID资源有限(16个有限值),并且不能避免在一个时钟子网中不包括ID起源站时而形成的定时环路,所以需要使用ID的另一功能子网屏蔽才能达到更好的时钟保护的目的。
对于复杂的组网,应该将组网划分为两个或更多的子网。在一个划分好的子网中,ID号的分配由网络设计者负责。下面举一个子网划分的例子。
![图片[5]-华为以太时钟同步原理介绍(二)-铭心博客](https://oss.imxbk.com//blog/WordPress/img/wz/%E5%8D%8E%E4%B8%BA%E4%BB%A5%E5%A4%AA%E6%97%B6%E9%92%9F%E5%90%8C%E6%AD%A5%E5%8E%9F%E7%90%86%E4%BB%8B%E7%BB%8D%EF%BC%88%E4%BA%8C%EF%BC%89/5.webp)
如上图6所示的网络中,两个环通过两条链相接(这种组网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很常见)。整个网中只有两个可用的参考源,如果仍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只给两路参考源分别配置不同的参考源ID的话,那么当两环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后,右环中原有的参考源ID不能得到终结(因为来自左环),必然会形成定时环路。
解决方法是:
将这样的组网划分为两个子网,左环和右环。左环使用两个BITS来作为主备的参考源。右环使用左环过来的两个链路作为主备的参考源。
使用参考源ID可以将左环和右环在逻辑上隔离开来,在右环网元C上给路径a配置参考源ID,同样在D上也要给b配置参考源ID,这样当a、b路径发生故障后,右环中由于定义有参考源ID,就不会形成定时环路。
右环中配置的参考源ID既起到了参考源标识的功能,也起到了子网屏蔽(隔离左右环)的功能(左环中的参考源ID无法通过a、b路径进入右环中,只有SSM的质量等级能够进入右环)。
所以这里右环中配置的参考源ID也可以和左环中的配置ID值重复,以解决16个ID的限制。
暂无评论内容